第409章 游牧民族的危机 (2/8)
p; 当然,喀伊特贝苏丹称得上马穆鲁克后期的佼佼者,由于财政压力和军事威逼,他不敢和东罗马帝国公然撕破脸皮,但却依然敢向白羊王朝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同时尽可能庇护难民,想趁着东罗马帝国攻略小亚细亚半岛的真空期加强自身力量。
尼罗河三角洲实在太过富庶,只要有足够的人口,在内战中遭到破坏的农田可以很快地恢复过来,往往不需要消耗太长的时间。
至于白羊王朝,新任白羊王雅各布赢得了内战,剪除了哈利勒一系势力,初步整顿了领地,暂时获取了各方势力的认可与效忠,白羊王朝依然是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的穆斯林政权,依然是从小亚细亚半岛到波斯高原的地方性强国。
白羊内战结束后,包括奥斯曼苏丹,卡拉曼贝伊,杜勒卡迪尔贝伊在内的各大游牧联盟均向白羊王雅各布请求救援,希望他能够站出来主持大局,结束内斗,平息矛盾,重新划分草场,重新制定规则,带领穆斯林们生存下去,就像他的父亲曾做的那样。
但是,关于是否决战,何时决战,大不里士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主战派高喊着博彦杜尔汗的荣耀,乌宗哈桑的遗产与安拉胡阿克巴,主和派则紧盯着亏空的国库,匮乏的粮草和屡遭削弱的军队,由于东罗马帝国的态度越来越嚣张,小亚细亚的穆斯林面临着灭顶之灾,主战派的狂热声音愈发响亮,并正逐渐占据上风。
小亚细亚半岛东北部,一座城市坐落在河畔的山谷里,冰封的河面上覆盖着白雪,大量的粗陋帐篷驻扎在城市周边,骨瘦如柴的难民浑浑噩噩地围坐在营地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则严密把守着城市的大门,禁止任何人非法闯入。
城市的上空飘扬着奥斯曼苏丹的新月旗,在黯淡的天幕下,旗帜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是位于克孜勒河畔的锡瓦斯城,奥斯曼苏丹巴耶济德二世最后的都城,也是他所能掌控到的最后一座还算不错的城市。
当然,这仅仅只是相对而言,由于奥斯曼帝国起家于小亚细亚西北部,在统治思路上重视西方而轻视东方,对广阔的东方领土长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根本没有像对待爱琴海沿岸领土那样确立起牢固掌控,民生和经济自然没什么发展。
在奥斯曼苏丹国彻底丢失爱琴海东岸的核心领土前,安卡拉和锡瓦斯的城市人口均未突破五千人,穆斯林难民的东逃让这两座城市有所发展,但依旧谈不上什么大城市,如果放在东罗马帝国,也就和北马其顿首府斯科普里处于同一水平线。
在穆拉德二世时期,安纳托利亚高原内陆称得上大城市的仅有科尼亚一座,但这座古老的大城市却在穆罕默德二世的进攻下遭到了严重摧毁,直到现在也没有复苏。
现在,如果算上难民,锡瓦斯及附属村镇一共挤下了近两万人,绝大部分都生活在饥寒交迫中,每天都有人死亡,每天也有新的难民从西方赶到。
当然,对穆斯林农民造成最大伤害的不是饥饿与寒冷,而是跟随巴耶济德二世迁移至此的游牧部落,在苏丹的默许下,他们不用南下争抢冬季草场,直接住进了各个村庄与集镇,将定居者赶出家园。
锡瓦斯城,奥斯曼苏丹的临时宫殿内,巴耶济德二世站在窗前,默默地看着一派萧条的城市,面无表情。
在他身后,一袭宫装的少妇局促不安地站立着,她的年龄不到三十岁,但眉间却已经生出了深深的皱纹,看上去显得苍老而憔悴。
这是巴耶济德二世的正妻,来自杜勒卡迪尔贝伊国的阿伊莎可敦,跟随巴耶济德度过了十年岁月,是赛利姆王子的亲生母亲。
“布巴克还是没有回信么。”
巴耶济德淡淡地问,阿伊莎则嗫嚅着,不敢说话。
“算了,这不是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