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唤起“十字军” (2/9)
bsp; 对于东罗马帝国来说,收复安纳托利亚最大的困难在于人口的缺乏,这片半岛历来都是东罗马帝国人口最多的一片地区,在很久以前便养活了八百万的人口,在当前时代养活一千万人绰绰有余。
然而,东罗马帝国在安纳托利亚的登记人口仅有不到两百万,连沿海地区都还没有填满,大片大片的村庄和农田都被荒废了下来,变成了粗放式的大农庄和大牧场,即使这样还依然留有空余。
至于三个行省曾经的突厥穆斯林,哪怕在如此高压的强制皈依政策和如此优渥的公民待遇下,愿意皈依东正教的也仅有大概五分之一,大量人口要么被捕为奴,要么遭到屠杀,要么一路东逃,留下一片狼藉。
为了推动东进运动的持续进行,东罗马帝国移民局开足马力,招引欧洲流民,以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为引,诱导包括罗斯人,瓦拉几亚人,摩尔达维亚人,意大利人和德意志人在内的基督教移民进入东罗马帝国,他们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与东罗马公民相差不大,在这个民族概念尚未成型的时代,大概需要三代人便能被基本同化。
对于拉丁人的态度,帝国政府已经有定论了,他们过去对东罗马帝国的欺压全被推给了威尼斯人和法兰西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第四次十字军的主要参与者就是他们了。
至于拉丁殖民时代的另一个商业共和国热那亚,他们算是东罗马末期最好的盟友,几个热那亚大家族用泼洒在狄奥多西城头的鲜血换取了帝国公民的尊重和谅解,热那亚平民也因为皇帝的血缘关系而倾向于成为东罗马移民。
至于文明层次更低的埃律西昂土著和新色雷斯混血土著,这些东正教徒以帝国公民的身份待上十年,基本上便足以融入主流社会了。
罗马帝国向来不看肤色与人种,地中海人的肤色本来就比北方蛮子深很多,古典时期的埃塞俄比亚基督徒和努比亚基督徒也能在帝国境内得到公正的对待,身份认同更多是建立在文化,宗教与政治参与感上。
在偏居欧洲西北角的英伦三岛上,夏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温带海洋性的气候为这里带来了充沛的降水和温和的四季,但同时也带来了常年的阴雨云雾,一个美好的晴天是很难得的。
英格兰中南部的乡村土路上,一名贵族青年骑着牡马缓缓而行,大河潺潺,风车旋转,绵羊啃食着青草,美丽的乡村画卷展露眼前。
他的目标是一座位于山坡上的城堡,城堡不算雄伟,但依然大气而典雅。
跨过护城河上的木桥,门口的卫兵将闸门打开,青年贵族面无表情地走进城堡,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侍从。
这里是位于英格兰王国白金汉郡的斯塔福德家族城堡,属于白金汉公爵亨利·斯塔福德,英格兰王国最尊贵的几个大贵族之一。
“白金汉公爵”也许是英格兰王国最年轻的公爵头衔了,起始于1444年,第一代白金汉公爵汉弗莱·斯塔福德是王室的远亲,在玫瑰战争中是坚定的兰开斯特党,为自己的君主效忠一生,直到战死。
兰开斯特王朝覆灭后,新上位的约克家族对这些“前朝余孽”进行了严厉的打压,年轻的亨利·斯塔福德直到几年前才因为与勃艮第大公国谈判的功劳而重新被册封为白金汉公爵,算是没有让斯塔福德家族彻底沉寂下去。
所谓谈判,实际上就是技术引进,英格兰人向勃艮第公爵要了一些铸炮匠和制枪师,作为英王爱德华四世向法王路易十一发起攻击的报酬之一。
当然,爱德华四世也并未完全遵守约定,只是带着军队去加莱港耀武扬威了一圈,便直接与路易十一签署协约,骗来了一笔不菲的岁币。
尽管如此,斯塔福德家族还是被排挤出了核心权力圈,没能在伦敦得到什么有价值的官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