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橙色革命 (5/6)
讲道,以“面包,果酱,信仰”为主要口号,号召罗斯正教徒反抗自己的主人,脱离遭到贵族毒手的土地,进入东罗马帝国或是哥萨克王国,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战。
东罗马帝国派出的传教士们往往会控诉波兰人和立陶宛人的残暴,讲述东罗马帝国的自由和公平,以神的名义告诉他们,所有正教徒都能在东罗马境内寻求一席之地,他们目前所受到的虐待是不公平的,不正义的,上帝不会允许这样的剥削,他们的领主并非上帝所授权的农奴主人,他们的教士也只不过是贵族的帮凶。
除此之外,相当多的罗斯裔移民会被鼓励充当这种传教士,以现身说法打消罗斯人的怀疑,引导他们加入移民大军。
你说害怕?你说移民困难?东罗马帝国在水面上是无敌的,随便拎出一支分舰队都有顺着河流炮轰基辅城的能力,只要你抵达河边,自由就在眼前。
此时的东欧正值数百年未有之大剧变,由于寒冷的气候和良好的应对措施,波兰,立陶宛和罗斯诸公国并没有在黑死病的浪潮中蒙受太大损失,人口一直维持着高速增长状态,但他们的封建土地制却并没有如西欧及南欧国家一样陆续瓦解,反而向禁锢人民的农奴制不断演变,他们靠着压迫底层人民成为了粮食出口大国,贵族富商挣得盆满钵满,底层百姓显然分不到多少红利。
但是,无论是波兰,立陶宛还是罗斯诸国,他们的农奴制在1478年都没有完全成型,依然处于迅速转换状态中,农民们面对近在眼前的禁锢和剥削,不满和厌恶是必然滋生的。
为了打压波兰立陶宛,让他们的罗斯聚集区进一步产生动乱,东罗马帝国同时还进行了经济上的连续攻势,目标直指他们最重要的出口商品——粮食。
此时的波兰立陶宛是全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谷物贸易是波兰立陶宛经济的重中之重,他们打败了条顿骑士团,开始谋求与西欧国家直接建立贸易联系,排除汉萨同盟的中间商行为。
于是,东罗马帝国提前几十年为欧洲带来了可以在恶劣条件下种植的玉米和马铃薯,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科技,把北非和安纳托利亚本来会有的粮食需求通过物理手段消除干净,又通过埃律西昂殖民地向西欧国家出口粮食,让欧洲粮价一路走低。
于是,东罗马帝国提出《汉萨同盟复兴计划》,用大量的手工业制品和殖民地商品帮助他们重夺贸易竞争力,在极短时间内帮助他们初步完成了一次军舰升级,由罗马军械库的迦太基海军造船厂建造的“海因里希号”成为了波罗的海上最强大的战舰,汉萨同盟大有复兴之势,对走私海盗的打击变的得心应手了起来。
于是,东罗马帝国与立陶宛人的宿敌莫斯科大公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通过贸易的方式帮助莫斯科大公国实现富强,使他们比原时空中提早两年吞并了诺夫哥罗德封建寡头共和国,也能加入到波罗的海粮食贸易之中,与波兰人形成竞争。
粮食贸易的受阻让不少波兰立陶宛贵族迎来亏损,在部分地区,粮食贩卖所带来的利润甚至比不上运输成本,这些农奴主是不可能将多余的粮食免费分给底层百姓的,他们为了更多的金钱,只能竭尽全力地征收更多的赋税,用庞大的数量来弥补平均利润的不足,对底层人民的剥削和压榨更加残酷。
尽管东罗马帝国本着保护所有正教徒的理念来干涉波兰立陶宛,但实际上,在东罗马帝国的幕后操纵下,波兰立陶宛的罗斯正教徒的生活水平反而急剧下降。
这一系列的政治,宣传,宗教和经济手段完全没有用到一兵一卒,完全没有让东罗马百姓流出一滴血,却已经初步达成了东罗马帝国的目的,让罗斯正教徒对统治阶级滋生不满情绪与叛逃情绪,让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度降至冰点,迫使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暴力手段镇压百姓,酿成恶性循环。
这项工程被誉为东罗马外交史上的一项伟大“革命”,由于主要围绕着立陶宛基辅省来进行,工程也以基辅的象征植物“栗子花”为名,这次的革命又被称为“栗子花革命”与“橙色革命”,与1474年发生在佛罗伦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