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爱琴海奇迹 (2/8)
叹着航海英雄陵园的庄严肃穆,赞叹着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优雅美观,赞叹着罗马帝国博物馆琳琅满目的珍贵藏品,也和本地居民一起欢庆佳节——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东罗马帝国依然效仿古希腊城邦,提出了“神圣休战”的倡议,要求百姓们将所有矛盾抛之脑后,禁止肆意生事,违令者将受到严厉处罚。
在一些率先挑事者被流放到新色雷斯与埃律西昂之后,公民们总算意识到“神圣休战”的法规不容践踏,君士坦丁堡人和迦太基人握手言和,雅典人和米斯特拉斯人互相祝福,新色雷斯混血与埃律西昂土著互称兄弟。
狂欢中的君士坦丁堡是无比热闹的,但总有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同俗。
君士坦丁堡内,从工坊区通往主城区的黄金大道上,道路两旁的黄金树换上了秋装,圣白色的花朵渐渐零落,金黄色的树叶挂满枝头,整条大道上仿佛都弥漫着黄金树散发出的淡淡芬芳。
与君士坦丁堡的其他道路不同,宽阔的黄金大道被划分为六条通道,最外侧的两条石质通道属于行人和骑手,较内侧的两条则是属于四轮马车的沥青道路,最内侧的两条则被铺上了硬木轨道,轨道上方还被包裹了铁皮。
这是东罗马帝国第一条采用马拉货车的交通轨道,与后世的铁轨不同,由于重量较轻,也为了避免马蹄受损,这种轨道没有枕木,两条车轨直接埋藏在石质路面下方,基本与地平线平齐,这样可以保证挽马跑出最高速度。
其实,在十五世纪末,德意志的一些矿区已经开始使用木质轨道运输矿石,东罗马帝国的轨道交通并非首创,只是将轨道运用到城市交通中去,加快人员流通与商品交换。
东罗马的轨道列车由十匹健马提供拉力,供搭载五节经过改装后的马车车厢,第一节属于车夫,前两节属于乘客,最后两节则装载货物,由于摩擦力较小,马拉列车不仅能够承载更多重量,还能比普通马车跑出更高的速度,投入使用后,工坊区和主城区的客货交换速度大大提升。
初步设想成功后,轨道交通的模式在爱琴海沿岸逐步推广开来,君士坦丁堡市政府准备通过轨道交通将主城区与三大卫城连接起来,帖撒罗尼迦也开始设计从港口区到集市区的轨道,各大矿场纷纷效仿德意志模式改造运输体系,提高运输效率。
通往主城区的轨道马车上,一位略显稚嫩的年轻人坐在窗边,沿途观赏着黄金大道的美景,心思却飞向了九霄云外。
他穿着航海学校的学生制服,紧身的内衬和挺立的风衣将他正在抽条的健壮身体衬托得淋漓尽致,漆黑的眼瞳中总是显露出藏不住的落寞和忧伤,配合上俊朗的五官,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牢牢吸引异性的目光。
掏出教父所赠的怀表看看时间,年轻人依旧心事重重,显示出与同龄人所不符的成熟与稳重。
他叫安德烈亚·多利亚,出身于热那亚贵族世家,热那亚共和国基本毁灭后,由于坚决主张主权独立,多利亚家族遭到严重打击,他的叔父因病离世,他的兄弟姐妹们四散流离,拉斯佩齐亚自由市的市长迪马尔科·加提卢西奥庇护了一部分多利亚年轻人,将其引入东罗马帝国,接受自己想要的教育。
不少年轻人已经完全融入了东罗马帝国富裕安宁的生活,所欲所求无非只是一份更好的工作,但安德烈亚是不同的,他感激迪马尔科的庇护,感激皇帝的接纳,也愿意为伴他成长的东罗马帝国献上忠诚,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热那亚的支离破碎,科西嘉的绝望场景,他没有忘记法兰西王国和米兰公国对热那亚的瓜分,并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复仇。
或许是因为他胸怀大志,或许是因为他天赋最好,迪马尔科也最喜欢他,将他收为教子,一直都视如己出。
有了迪马尔科的栽培后,安德烈亚至少能够得到不比东罗马世家子弟差太多的资源,在航海学校里逐步站稳了脚跟,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尊重与荣誉,也让一些人看到了他的潜力。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