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385章 绛紫色之城 (1/6)

      正值清晨,一轮耀日从海面上升起,将泛着细浪的爱琴海染成金色,凉爽的海风拂面而来,令人感到分外舒适。

    靠近河流入海口的小城风景优美,由于人口不多,这里尚未遭受资本主义的“异化”,居民们以农耕和打鱼为业,生活过得还算不错,没有难闻的煤烟,没有横流的污水,乡村风景与海洋风光交相辉映,城市旁边的古代建筑遗迹则为其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

    有些堵塞的河道旁,萨拉森奴隶正在监工的鞭笞下搬运着泥土,扩宽着河道,这些河泥堆在岸边,村民们十分高兴地聚在这里,用箩筐将富含养料的河泥搬进自己的农田。

    城市旁边的小山上,一座精制美观的大教堂正在修建之中,工程师们将古老遗迹与现代建筑巧妙结合了起来,直接使用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地基和廊柱,建筑风格也极力向古代遗迹靠拢。

    由于上级给出的施工时间太短,工程队的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大量的萨拉森奴隶将石头和木头搬上小山,大量的马车载着建筑材料,在新修建的道路上极速奔驰。

    已经修建好的几面墙壁上,一些艺术家正在为教堂绘制马赛克画,从临近乡村赶来的朝圣者满眼尊敬地看着逐渐成型的人像,不断在胸前画着十字。

    市政厅的天台上,以撒晒着太阳,喝着咖啡,舒缓着疲惫的身心,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一天的工作。

    这几个月里,以撒在安纳托利亚的三个行省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过于混乱的高原内陆的确是没敢去,但爱琴海与黑海沿岸的各大城市大多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除了常规的接见地方势力,考察发展状况,摸排吏治情况和约谈政府官员之类的杂事,以撒还根据地方特色,为每一座大城市安排了一些重点发展项目,比如特拉比松的高端坚果加工业,里泽城的茶叶种植业,锡诺普的商品转运业,萨卡里亚的矿产开采业和士麦那,艾登等城的羊毛纺织业,在这其中,茶叶种植与羊毛纺织当然是重中之重,这是真正能挣大钱的产业。

    接着,以撒也为一些过去十分繁华,但现在稍显落寞的城市制定了恢复计划,比如正在陶瓷制造上开足马力的尼西亚城和已经勘探出一片小煤田的马尼萨城。

    在教育上,以撒也和几个大城市的地方政府进行商谈,规划了三所专业技术学院,三所专业技术学院分别位于尼西亚,士麦那和艾登,主要培养陶瓷工匠和纺织工匠,规模都不大,每年招收一百余人,分两年培养,培养期间能够以学徒工的身份跟随工坊中的老师傅进行实习,部分已经在工坊中找到工作的学徒生也可以报名参加技术培训。

    这些专业技术不需要识字,门槛相对较低,学院会与资本家们进行商谈,由愿意投资的资本家提供一部分教学资金,学徒们毕业之后,这些参与培养的资本家也能得到高级工匠的优先招募权,从学习到工作,一条龙服务,全部都被安排得十分明白。

    在这个时候,高级技术工匠十分稀缺,技术出众的人才是每一个工坊主的宝贝,基本不存在什么剥削和压榨,这些都是针对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萨拉森奴隶的。

    当然,即使有资本家的投资,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与专业技术学院依然让以撒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但他并不后悔,反而十分高兴。

    本来就是通过残酷的殖民剥削挣来的钱,用在老百姓身上才算是正道。

    以撒对专业技术一向非常重视,提高高级工匠的社会地位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他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把东罗马帝国的工匠培养体系向后世的德意志学徒体系上靠拢,采用“双元制”,校企联合办学,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技术水平。

    学习专业技术来成为工匠没什么丢人的,学习文史政法从而进入政府也没什么好显摆的,都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罢了,以撒的帝国政府虽然经历多次扩充,但大多数扩编岗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特工穿越后妈 误惹春潮 恨姐症 人在大专,带着学生开发可控核聚变! 天命大官人 网游之无极限 从掌握时光权柄开始成神 我青梅,我能不了解? 吃瓜上位,我成了暴君的唯一信仰 玉谋天下
相关推荐:
特工穿越后妈 误惹春潮 恨姐症 天命大官人 吃瓜上位,我成了暴君的唯一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