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茶叶大盗 (2/8)
和商人通通扣押下来,以免他们为阿尔布克尔克提供支援。
3月10日,一位印度裔商人和一位华裔商人找到了阿尔布克尔克埋藏在城中并伪装成阿拉伯人的密探,代表两个商人群体,将马六甲的城防图和布防图通通交给了他,还顺带标注了马六甲大桥的几处弱点。
七天之后,阿尔布克尔克再度全军集结,悍然进攻马六甲城,命所有火炮集中轰击横跨在马六甲河上的马六甲大桥,专门针对近几年才施工重修的几个桥段进行轰击。
将近一整天的轰击后,马六甲大桥轰然倒塌,东印度舰队开入内河,印度裔商船和华裔商船立马倒戈一击,非穆斯林群体也在长时间的重压下选择反叛,马六甲苏丹国岌岌可危。
由于东南亚国家落后时代的军事科技和军事素质,当海洋天险和大桥天堑不复存在后,他们几乎成为了待宰的羔羊,东方流行的火门枪根本不是火绳枪的对手,被马六甲人寄予厚望的象兵部队也因为移动迟缓,体格庞大,在巷战中沦为了舰炮与火枪的活靶子,受到惊吓的大象四处冲撞,反而让占据人数优势的马六甲军队难以摆开,被东罗马水手和非穆斯林反叛军分割击败。
3月18日晚,马六甲围城战宣告结束,马六甲王室在不同势力的支持下分别逃往不同城市,阿尔布克尔克乘坐海洋之花号进入马六甲城,宣布以上帝之名,马六甲城属于伟大的东罗马皇帝,是东罗马帝国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后,阿尔布克尔克宣布建立马六甲总督区,暂时属东印度总督管辖,他没有采纳部分极端水手的建议,没有过河拆桥,依然遵守了与非穆斯林族群的协约,为他们赋予了社区自治权,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文化。
在阿尔布克尔克看来,印度教和佛教在进攻性与侵略性上远远不如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也没有什么跨越千年的仇恨,伊斯兰教在印度洋沿岸传播千年,基督教势力要想坐稳江山,必须拉拢这些同样遭受伊斯兰压迫的地方宗教。
在这之中,阿尔布克尔克尤其青睐印度教,他认为这种宗教简直就是为外来统治者量身定制的统治工具,严格的种姓制度将整个族群的各个阶级割裂开来,只要能让中上层印度教徒承认东罗马的统治,他们自然会帮着镇压底层人民的不满。
但是,为了让他们和马六甲苏丹国进一步决裂,阿尔布克尔克将清剿穆斯林聚集区的“荣耀”全部交给了这些愿意妥协的非穆斯林群体,也承诺将三分之二的战利品分给他们,并用被俘的马六甲商船成立一个海洋商会,每个参与大清剿的地方势力都能参与其中。
在威逼利诱下,绝大部分的非穆斯林群体向穆斯林社区挥起了屠刀,一些信仰不深的穆斯林也急于通过改信来避免遭殃,一时之间,整座马六甲城血流成河,暗红色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具具死尸。
那一段日子,罗伯特一直待在马六甲城,真正见识到了阿尔布克尔克的狠辣手段,看到了他是如何周旋在一个个地方势力之间,引起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欲望,挑拨他们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通过各种手段将这场血腥盛宴推向高潮,而他自己甚至没有留下任何一份正式的屠杀令,没有亲自向平民挥动过一次屠刀。
事情的结局可想而知,穆斯林政权在马六甲城的统治彻底垮台,阿尔布克尔克将最大的一座清真寺改建为圣保罗大教堂,其余清真寺也改建为印度教寺庙或佛教寺庙,东罗马殖民者代替了伊斯兰殖民者的地位,与愿意效忠的印度教势力以及佛教势力共同瓜分了穆斯林们留下来的遗产,将所有的反抗份子送去见了安拉,实现了快速稳定,干脆而利落。
不过,对于罗伯特来说,这种骇人听闻的暴行是他接受不了的,他只是个研究园艺的植物学家,和阿尔布克尔克终究不是一路人。
后来,罗伯特坐上了马六甲商会的航船,继续执行自己的任务,这个商会的主要舰船便是马六甲苏丹国遭到俘虏的东方式舰船,托庇在马六甲总督区的旗帜下,从事南中国海贸易,由印度裔商人和华裔商人实际控制。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