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建制 (3/5)
nbsp; 城市议会,这是在以撒的建议下,伊苏尔特搞出来的机构。
议员由城市各个阶层产出,没有工资,可以对上层进行提案。
这样可以极大协调城内的民族矛盾,极大增进各阶层对于城市的归属感。
“城市卫队招募!不限民族!阿拉伯语和希腊语懂得一门即可报名!”
城市中心的小广场上,城市卫队正在招新。
这是伊苏尔特与乌尔达等人谈判组建的部队,商人协会和行政部门各自负担一半开销。
员额暂定150人,负责城市的治安和防御。
招募人员用希腊语和阿拉伯语各说一遍,报名的人不少。
以撒继续走着,很快就抵达了城内最大的水井。
其实这里的降水量并不太低,年均降水量在200毫升到250毫升之间,干旱的主要原因还是土质问题,降下来的雨水无法汇集,全部流入地下。
这也导致这里的地下水比较发达。
居民们的主要生活用水都来自井水,城内的大型水井目前都由紫卫军把控,以后会慢慢交给城市卫队。
发达的地下水系造就了发达的钻井技术,许多大型井口从古罗马时期一直用到现在,土著们将其称为“罗马井”。
现在城中只有五千余人,大概有一半是后来的移民,希腊人和斯拉夫人居多,哥特人和拉丁人也有一些。
水资源还是够用的,等以后人越来越多,就得另行钻井。
“站住!”
以撒来到城外的军营,外围守卫的黑色兵团卫士拦住了他。
以撒脱下兜帽。
“向您致敬,殿下,欢迎到来。”
以撒点点头,走进兵营。
整体的情况还不错,以撒走了一圈下来,自己最为重视的卫生问题没有出岔子。
军营所有人马粪便和生活垃圾由专人清理,统一置放在最近的堆肥场,发酵后用以肥地。
以撒随意寻访了几个士兵,发现问题比较统一。
娱乐少了,食物种类少了,与家人见面的机会少了。
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上次扫荡作战,有什么想法?”
以撒找到轮值的梅赫梅特。
梅赫梅特想了一下。
“我们的马明显不适应干旱地带,在半干旱草原上还好,要是进入沙漠,肯定未战先败。”
“继续。”
“我们的马种主要是卡帕多西亚马,带有部分中亚血统,已经不怎么适应沙漠的生活。”
“我们前一次扫荡时,不少马匹都水土不服,导致部队战斗力下降。”
“你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